中央小行星天文營
自費跟了一趟幾乎是度假等級的天文台之旅,第一天早上騎著機車從師大分部往中央出發,接上省道一號從龜山到了桃園市,中正路到萬壽路到光復到自強還有中山路,路名充滿了大中華意識啊XD,到中央之後看著別人物理系館七層樓,空間之大還有好漂亮的中央池,天文所9樓還能遠眺中壢市區,有時候覺得大學應該就是要這樣嘛。 報到之後聽了一系列的小行星系列演講,好像懂了一點整個系統的皮毛,從太陽系演化開始慢慢聚焦到幾個小行星主要分佈的地方,還可以從光譜看小行星的分類,甚至家族,接著從小行星表面物質推測太陽對小行星的作用,再和木星軌道共振考慮,就會得到"小行星受到太陽輻射,因此熱量向外界幅射,推動小行星,小行星再和木星軌道共振,就有可能得到向地球飛過來的機會"的結論。真的是很精彩阿,還聽到了一些碎石頭理論,和從小行星的光變曲線推測形狀,最後還講了一點掩星,有大氣層的掩星最讓人感興趣,下學期一定要修個光學,總之可以一天之內聽到一堆,從通識課程到碩博士論文主題的演講實在讓人興奮,有種"原來小行星可以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阿"的感覺。 晚上教了一些找小行星的基本道具,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Step1:當你連續拍了張三、四張照片之後呢,全部用SAO image DS9開啟, 之後讓他們自動播放,找出移動的亮點,就有可能是小行星了。如圖一所示 圖一.先選scale中的zscale,再點選frame裡面的blink,讓圖片們閃爍,找出移動的亮點。 Step2:找到移動中的亮點之後呢,也不用高興的太早,到MPChecker(http://goo.gl/mvU9JY) 輸入該照片的日期時間和經緯度,他就會告訴你, 這張照片裡哪些是已經找到的小行星,如果MPChecker沒有你發現的移動亮點, 那就精采了。圖二為MPChecker的結果示意圖 圖二.可以由DS9中的File-Display header找出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