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

CASA筆記(二)

圖片
還是再感謝一次學長姐犧牲寒假來陪我們,真的是比自己看PPT有效很多。 這次的重點還是著重在Plotms上面,詳細的解說了一次這個圖形介面。 首先一樣將檔案載入,輸入Plotms (e.g plotms (vis='Titan.ms') ) 之後圖形介面的程式就會跳出來。 和之前一樣,可以各種東西對各種東西作圖,比方說以強度對時間作圖: 或者以強度對頻率作圖: 而根據先前的基本資料(listobs),我們可以知道這份資料有4個Spectral windows,因此我們可以透過Display設定,讓不同的Spectral windows以不同的顏色顯現(Display-Colorize-spw)+plot Flagged則是被建議盡量不要用,等有能力可以判斷什麼是錯誤的資料後,在考慮小心的用 回到Data,我們可以進一步將數據對各種東西平均,這邊示範一下對時間平均,比方說我們知道總紀錄時間是67秒,我們就將數據對67秒取平均,就會變成下圖: 可以觀察到強度變小,接下來稍微介紹一下bandwidth,spectral windows,channel的關係: bandwidth是最大的,包含望遠鏡實際觀測到的spectral windows,而channel則是代表最小的解析度(用一段頻率表示) 因此,若我們接下來對spectral windows做平均,就不會有不同spectral windows,我們之前的顏色設定是不同spectral windows1不同顏色,因此對spectral windows做平均會導致只剩一種顏色,我們再對baseline做平均,就可以得到下圖: 我們可以透過設定selection(子參數)來覺定要顯示何種數據,比方說,如果我只想顯示XX方向偏振的資料,在corr上輸入XX,就會出現下圖。 和上圖相比資料應該會少掉一半(待確認)。 我們也可以決定時間範圍(timerange)、uvrange(本次最神祕範圍,未知,待查)、天線(antenna)等等....。 移到Axes,我們可以設定row和column的上下限。 4.7版本多追加了一個Add Plot功能,可以一次畫兩張圖, 再用綠三角切換,是個相當方便的功能。 至於...

CASA筆記(一)

圖片
簡單記錄下,感謝學長姐們各種犧牲 ---------------------helptask&help+_____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首先,開啟CASA後,可以利用 helptask 或是 help + ___ (e.g help clean , help listobs )看看各種功能的解釋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listobs&listfile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再來這次其中一個重點就是listobs,個人覺得有點像單眼的EXIF,這個功能可以看到這份資料的資訊(拍攝時間,天區,幾支天線,bandwidth多少,解析度多少...) 首先,可以先輸入 inp listobs ,最重要的 vis 就是要開啟的檔案。 這邊有兩種放檔案的方式, 1.如果所在位置和要開啟的檔案在同一層,可以直接打檔名就行 (e.g: vis = 'Titan.ms') 2.也可以丟檔名的路徑給他 (e.g: vis = 'home/feng/Desktop/CASA/Titan.ms') 我是懶得打那麼多字,用的是第一種,輸入正確後就會以藍字顯示 接著輸入 go 你就能在步驟紀錄的log檔上看到這份資料的相關資訊了 只要會一點點英文,應該不難解讀。觀測者是ALMA,觀測時間是67.73秒,6.05秒紀錄一次,觀測的RA和DEC,有4個bandwidth,最小的解析度是1875000(kHZ),並且有18支天線的資料,直徑都是12m。 接著我們用 listfile 這個指令將這個基本資訊以文字檔儲存,輸入想存的檔名(e.g listfile = 'titan_summary' ) 之後一樣輸入 go CASA就會在你的位置的那一層,儲存一個文字檔 之後就不用辛苦的從步驟紀錄中撈檔案資訊了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plotms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接著是plotms,一樣先輸入 inp plotms ,...

CASA安裝

圖片
來記錄一下安裝CASA的過程。 CASA是一個可以用來處理ALMA和VLA等無線電波天文台觀測資料的軟體, 主要是用python寫成。 當然,不支援Windows。 所以要裝CASA的話,就要裝個Unix或類Unix系統(例如蘋果的iOS) 這裡用Ubuntu為例,Ubuntu是一個開源軟體(不用錢的意思), 因為我用的是Windows,所以我打算裝雙系統,切25G給Ubuntu,留100G給Windows, 所以我可以在這裡(https://www.ubuntu-tw.org/modules/tinyd0/)下載Ubuntu, 之後拿起手邊用不到的USB,用Unetbootin這個程式(http://lubi.sourceforge.net/unetbootin.html) 將下載下來的Ubuntu光碟映像檔(.iso)刻進USB,至此,灌Ubuntu用的USB就完成了。 接著重新開機,進bios選單,將USB的開機順位調到最上面,就能開始裝Ubuntu。 Ubuntu會非常貼心的自動偵測,問你要不要留著Windows的系統(也就是做成雙系統), 需要注意的是: 1.盡量裝英文介面的Ubuntu (CASA有時遇到中文會跑不動) 2.在調Ubuntu的硬碟空間時,盡量給他20G以上的空間 (Somehow我調25G,裝好只剩16.2G的空間。需要裝的有:Ubuntu(4.9G),CASA(1.1G),為了解壓縮順利再給1.1G,如果想單機練指令,大概再5G裝跑好的數據,看起來割15G左右剛好,所以設定20G比較保險) 接下來等Ubuntu安裝完,到NRAO的官網下載CASA(https://casa.nrao.edu/casa_obtaining.shtml) 建議下載CASA Release 4.7.0-1 Rad hat 6, (學長建議,還不知道為什麼,打算過年時試試別的版本) 下載下來解壓縮,接著就能用Terminal開啟CASA。 開啟方法有: 1.直接打casa (這招我沒成功過@@) 2.打完casa所在位置的路徑後,接著打casa 跑出一連串東西後,如果前面出現CASA<2>:,就成功進入CASA了 ~,離開的話按Exit。 安裝完畢 YA!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