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SA筆記(二)
還是再感謝一次學長姐犧牲寒假來陪我們,真的是比自己看PPT有效很多。
這次的重點還是著重在Plotms上面,詳細的解說了一次這個圖形介面。
首先一樣將檔案載入,輸入Plotms (e.g plotms (vis='Titan.ms') )
之後圖形介面的程式就會跳出來。
和之前一樣,可以各種東西對各種東西作圖,比方說以強度對時間作圖:
或者以強度對頻率作圖:
而根據先前的基本資料(listobs),我們可以知道這份資料有4個Spectral windows,因此我們可以透過Display設定,讓不同的Spectral windows以不同的顏色顯現(Display-Colorize-spw)+plot
Flagged則是被建議盡量不要用,等有能力可以判斷什麼是錯誤的資料後,在考慮小心的用
回到Data,我們可以進一步將數據對各種東西平均,這邊示範一下對時間平均,比方說我們知道總紀錄時間是67秒,我們就將數據對67秒取平均,就會變成下圖:
可以觀察到強度變小,接下來稍微介紹一下bandwidth,spectral windows,channel的關係:
bandwidth是最大的,包含望遠鏡實際觀測到的spectral windows,而channel則是代表最小的解析度(用一段頻率表示)
因此,若我們接下來對spectral windows做平均,就不會有不同spectral windows,我們之前的顏色設定是不同spectral windows1不同顏色,因此對spectral windows做平均會導致只剩一種顏色,我們再對baseline做平均,就可以得到下圖:
我們可以透過設定selection(子參數)來覺定要顯示何種數據,比方說,如果我只想顯示XX方向偏振的資料,在corr上輸入XX,就會出現下圖。
和上圖相比資料應該會少掉一半(待確認)。
我們也可以決定時間範圍(timerange)、uvrange(本次最神祕範圍,未知,待查)、天線(antenna)等等....。
移到Axes,我們可以設定row和column的上下限。
4.7版本多追加了一個Add Plot功能,可以一次畫兩張圖,
再用綠三角切換,是個相當方便的功能。
至於transform,則是坐標系的選擇,關係到如何修正地球自轉和公轉,比方說使用TOPO和LGROUP,出現的頻率會位移約0.2GHz。
再來我們稍微回到Axes,將V對U作圖
個人猜測、個人猜測,我猜UV作圖的意思是這樣的:
原始影像(DEC對RA)做傅立葉轉換後,我們可以將干涉條紋還原成光點,該光點(U&V)對應該光點的波長作圖,就是plotms中的UV作圖。
參考資料:(https://science.nrao.edu/opportunities/courses/casa-caltech-winter2012/Isella_Radio_Interferometry_Basics_Caltech2012.pdf)
至於這個Amp對Velocity作圖:
這個Velocity指的應該是都卜勒修正下的頻率,用速度表示,用下面的圖示說明會比較好理解:
比方說如果我們知道某物質和觀察者(我們)相對速度為零下的光譜頻率是255Hz,那麼如果我們之間有相對運動,光譜頻率就會因為都卜勒效應改變,將頻率用速度以另外一種方式寫出,就是這邊速度的意思。
OK,所以我們能嘗試從JPL上的資料庫(http://spec.jpl.nasa.gov/ftp/pub/catalog/catform.html)猜出Titan上那兩條光譜是甚麼元素,minimum strength指的是大概是指要取到多弱的資料(log值)。
輸入光譜的頻率後,就能得出一排資料,前一頁有各項的說明,根據學姊的提示(有N),我猜Titan上的分子是:C2H5CN / CH2C-13-HCN / HOONO2 / NH2CH2CH2OH 其中兩種
因為頻率實在太接近了,幾乎一樣有點難分@@
這次大概就說些這樣,大部分感覺都是電波天文的常識,也許修完電波天文學再回來看CASA會感到很熟悉XD
P.s關於相對速度和譜線頻率,個人認知要先知道一種,才能用都卜勒推出另一種,所以要知道觀測時當下和Titan的相對運動,才能用Doopler修正頻率猜出該物質,反之應該也是一樣,所以這邊找元素的方法是假設相對速度是零XDD,不過找到的四種物質和Titan一起google搜尋,好像都存在,大概醬@@
這次的重點還是著重在Plotms上面,詳細的解說了一次這個圖形介面。
首先一樣將檔案載入,輸入Plotms (e.g plotms (vis='Titan.ms') )
之後圖形介面的程式就會跳出來。
和之前一樣,可以各種東西對各種東西作圖,比方說以強度對時間作圖:
或者以強度對頻率作圖:
而根據先前的基本資料(listobs),我們可以知道這份資料有4個Spectral windows,因此我們可以透過Display設定,讓不同的Spectral windows以不同的顏色顯現(Display-Colorize-spw)+plot
Flagged則是被建議盡量不要用,等有能力可以判斷什麼是錯誤的資料後,在考慮小心的用
回到Data,我們可以進一步將數據對各種東西平均,這邊示範一下對時間平均,比方說我們知道總紀錄時間是67秒,我們就將數據對67秒取平均,就會變成下圖:
可以觀察到強度變小,接下來稍微介紹一下bandwidth,spectral windows,channel的關係:
bandwidth是最大的,包含望遠鏡實際觀測到的spectral windows,而channel則是代表最小的解析度(用一段頻率表示)
因此,若我們接下來對spectral windows做平均,就不會有不同spectral windows,我們之前的顏色設定是不同spectral windows1不同顏色,因此對spectral windows做平均會導致只剩一種顏色,我們再對baseline做平均,就可以得到下圖:
我們可以透過設定selection(子參數)來覺定要顯示何種數據,比方說,如果我只想顯示XX方向偏振的資料,在corr上輸入XX,就會出現下圖。
和上圖相比資料應該會少掉一半(待確認)。
我們也可以決定時間範圍(timerange)、uvrange(本次最神祕範圍,未知,待查)、天線(antenna)等等....。
移到Axes,我們可以設定row和column的上下限。
4.7版本多追加了一個Add Plot功能,可以一次畫兩張圖,
再用綠三角切換,是個相當方便的功能。
至於transform,則是坐標系的選擇,關係到如何修正地球自轉和公轉,比方說使用TOPO和LGROUP,出現的頻率會位移約0.2GHz。
再來我們稍微回到Axes,將V對U作圖
個人猜測、個人猜測,我猜UV作圖的意思是這樣的:
原始影像(DEC對RA)做傅立葉轉換後,我們可以將干涉條紋還原成光點,該光點(U&V)對應該光點的波長作圖,就是plotms中的UV作圖。
參考資料:(https://science.nrao.edu/opportunities/courses/casa-caltech-winter2012/Isella_Radio_Interferometry_Basics_Caltech2012.pdf)
至於這個Amp對Velocity作圖:
這個Velocity指的應該是都卜勒修正下的頻率,用速度表示,用下面的圖示說明會比較好理解:
比方說如果我們知道某物質和觀察者(我們)相對速度為零下的光譜頻率是255Hz,那麼如果我們之間有相對運動,光譜頻率就會因為都卜勒效應改變,將頻率用速度以另外一種方式寫出,就是這邊速度的意思。
OK,所以我們能嘗試從JPL上的資料庫(http://spec.jpl.nasa.gov/ftp/pub/catalog/catform.html)猜出Titan上那兩條光譜是甚麼元素,minimum strength指的是大概是指要取到多弱的資料(log值)。
輸入光譜的頻率後,就能得出一排資料,前一頁有各項的說明,根據學姊的提示(有N),我猜Titan上的分子是:C2H5CN / CH2C-13-HCN / HOONO2 / NH2CH2CH2OH 其中兩種
因為頻率實在太接近了,幾乎一樣有點難分@@
這次大概就說些這樣,大部分感覺都是電波天文的常識,也許修完電波天文學再回來看CASA會感到很熟悉XD
P.s關於相對速度和譜線頻率,個人認知要先知道一種,才能用都卜勒推出另一種,所以要知道觀測時當下和Titan的相對運動,才能用Doopler修正頻率猜出該物質,反之應該也是一樣,所以這邊找元素的方法是假設相對速度是零XDD,不過找到的四種物質和Titan一起google搜尋,好像都存在,大概醬@@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