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/21~1/24 北五校天文寒訓
第二次跟這團,有點經驗之後我認為這團大概是最熱衷、最拼的天文團了,真的很認真的觀測,可能器材並不是最精密、昂貴的,但操作者的技術絕對是一等一,經驗豐富者組成的認證團,協助初學者確認目標,幾乎待在山上的野戰團,看守儀器,真的是很強大的天文團。
從民宿望出去的景色,很美。
這尊彌勒佛我離開的時候才發現他刁著菸,菸還點著過,看到這幕我真的超震驚的,竟然有人敢請神明抽菸,這家民宿老闆超幽默的。
下午五點左右,到了翠峰架好儀器之後,我仔細想了想,其實我的父母也蠻開明的,沒有把獎學金拿去繳學費,願意買這些一點都不實用的器材,玩這些和升學完全無關的東西,很~支持我的興趣,北五校天文社也慷慨的,讓一個基本上算陌生人的我跟著一起寒訓,真的算是很幸運了吧。
這次打定主意是來練技術的,尤其是對極軸,去年暑假應該是要像這次這樣,好好練技術才對,但上次太急著拍照片,曝光時間雖然夠長,但是因為單張照片的曝光時間過短(1 min),雜訊爆多,而且檔案太多,電腦運算超級久(7 hr左右),後製過程很想癱死在電腦桌前,所以決定這次目標希望練到一張照片曝光3分鐘不脫線,觀測時努力一點,後製就能輕鬆一點。
曝光時間一拉長,技巧高下馬上看得出來,原本星星應該是一個小光點,極軸對的不準、平衡沒做好、穩定不夠、電池不穩定、赤道儀齒輪or鍋桿不密合、都有可能脫線,但是脫線脫成這種毛毛蟲狀我到是第一次看到...(一般上來說是一條線的狀況比較普遍),解決辦法只能一項項測試,猜猜看哪邊出了問題,然後試圖調整成自己認為應該的樣子,當天晚上我對了不下20次的極軸,花了可能3到4個小時,勉強從線段修正到橢圓形,感覺可以接受了,開拍不久之後又慢慢變回線條了,這真的會很讓人很挫折。
這顆鏡頭阿,其實是在下的學校,塵封在地科實驗室不知道多久了的鏡頭,偷偷拿出來測試,這棵鏡頭原本和底片相機Nikon FM2是合在一組的,焦距24mm,光圈2.8算是很棒的廣角鏡了,來好好發揮一下他的威力吧。("偷偷拿出來測試",設備組阿姨怎麼沒發現勒?阿哈,我把我另外一顆鏡頭拿去調包了,如果不會看一些關於鏡頭的資訊,其實分辨不太出來,當然,有地科老師同意的啦。)
冬季銀河~實際上是沒有這麼壯觀啦,如果眼睛跟鏡頭一樣大,也許有點機會。
這張照片架在GPD2赤道儀上,用Nikon D90拍攝下來的,單張照片10分鐘,稍微修過圖(對比、曲線、色階和色相),基本上"很不真實"。
這張呢,是上面那張照片中心的放大版,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很多星點都是甜圈圈狀,那是因為對焦沒對好,算人為疏失,星點還算是圓的,不過看看下面那張照片,下面那張一樣是冬季銀河的部分,那張截圖的部分是右下角,可以清楚看到星點的變形和色差(藍光or紅光暈開),這就是廣角鏡設計上的問題了,邊角的變形和狀況比較多,通常會這問題會和千元大鈔的數量成反比,等級越高的廣角鏡這問題通常比較輕微,不過嘛,底片時代的鏡頭,本來
就不是設計給數位相機使用,有點瑕疵其實蠻正常的。
關於鏡頭其實還有一個很主觀的東西,星芒,就是下圖中的路燈,原本應該是很平常的路燈光點,但是呢,只要把光圈縮到最小,光就會因為光圈的狹縫產生繞射,形成星芒,每種鏡頭只要光圈不同,星芒當然跟著不同,不過這東西很主觀啦,好不好看是自己決定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測試結束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位於獵戶座的M42火鳥星雲,詳細資料和哈柏的照片可以參考這裡,照本部落格的慣例,放美美的天文圖之前都會放一張沒修過圖的原檔,好讓大家看看天文攝影後製之後的差異,和Photoshop的偉大~。
最後,在這邊特別感謝許竹抱司機大哥,原因是呢,1/21~1/24寒流來襲,我很天真的穿涼鞋上山,想說我帶了襪子,兩雙不夠穿三雙,四雙也沒問題,然後我想到說,黎明前濕氣會很重,到時候整雙襪子都會是溼的,我又找了2個塑膠袋綁起來,後來又想了想,這樣包起來不透氣,等到腳流汗,還是會冰到爆炸,結果我又塞了一堆衛生紙,勉強可以撐個3、4個小時,隔一段時間要透氣和換衛生紙,一天可能還可以,兩天、三天可能就有點痛苦了,就在這個時候,這位司機大哥剛好車上多了一雙運動鞋,而且呢,他很慷慨的說"不用還我沒關係,你可以拿去丟馬英九,不要丟垃圾桶就好"。
人間處處有溫情,再次感謝你,許竹抱大哥。
從民宿望出去的景色,很美。
下午五點左右,到了翠峰架好儀器之後,我仔細想了想,其實我的父母也蠻開明的,沒有把獎學金拿去繳學費,願意買這些一點都不實用的器材,玩這些和升學完全無關的東西,很~支持我的興趣,北五校天文社也慷慨的,讓一個基本上算陌生人的我跟著一起寒訓,真的算是很幸運了吧。
這次打定主意是來練技術的,尤其是對極軸,去年暑假應該是要像這次這樣,好好練技術才對,但上次太急著拍照片,曝光時間雖然夠長,但是因為單張照片的曝光時間過短(1 min),雜訊爆多,而且檔案太多,電腦運算超級久(7 hr左右),後製過程很想癱死在電腦桌前,所以決定這次目標希望練到一張照片曝光3分鐘不脫線,觀測時努力一點,後製就能輕鬆一點。
曝光時間一拉長,技巧高下馬上看得出來,原本星星應該是一個小光點,極軸對的不準、平衡沒做好、穩定不夠、電池不穩定、赤道儀齒輪or鍋桿不密合、都有可能脫線,但是脫線脫成這種毛毛蟲狀我到是第一次看到...(一般上來說是一條線的狀況比較普遍),解決辦法只能一項項測試,猜猜看哪邊出了問題,然後試圖調整成自己認為應該的樣子,當天晚上我對了不下20次的極軸,花了可能3到4個小時,勉強從線段修正到橢圓形,感覺可以接受了,開拍不久之後又慢慢變回線條了,這真的會很讓人很挫折。
這顆鏡頭阿,其實是在下的學校,塵封在地科實驗室不知道多久了的鏡頭,偷偷拿出來測試,這棵鏡頭原本和底片相機Nikon FM2是合在一組的,焦距24mm,光圈2.8算是很棒的廣角鏡了,來好好發揮一下他的威力吧。("偷偷拿出來測試",設備組阿姨怎麼沒發現勒?阿哈,我把我另外一顆鏡頭拿去調包了,如果不會看一些關於鏡頭的資訊,其實分辨不太出來,當然,有地科老師同意的啦。)
冬季銀河~實際上是沒有這麼壯觀啦,如果眼睛跟鏡頭一樣大,也許有點機會。
這張照片架在GPD2赤道儀上,用Nikon D90拍攝下來的,單張照片10分鐘,稍微修過圖(對比、曲線、色階和色相),基本上"很不真實"。
這張呢,是上面那張照片中心的放大版,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很多星點都是甜圈圈狀,那是因為對焦沒對好,算人為疏失,星點還算是圓的,不過看看下面那張照片,下面那張一樣是冬季銀河的部分,那張截圖的部分是右下角,可以清楚看到星點的變形和色差(藍光or紅光暈開),這就是廣角鏡設計上的問題了,邊角的變形和狀況比較多,通常會這問題會和千元大鈔的數量成反比,等級越高的廣角鏡這問題通常比較輕微,不過嘛,底片時代的鏡頭,本來
就不是設計給數位相機使用,有點瑕疵其實蠻正常的。
關於鏡頭其實還有一個很主觀的東西,星芒,就是下圖中的路燈,原本應該是很平常的路燈光點,但是呢,只要把光圈縮到最小,光就會因為光圈的狹縫產生繞射,形成星芒,每種鏡頭只要光圈不同,星芒當然跟著不同,不過這東西很主觀啦,好不好看是自己決定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測試結束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位於獵戶座的M42火鳥星雲,詳細資料和哈柏的照片可以參考這裡,照本部落格的慣例,放美美的天文圖之前都會放一張沒修過圖的原檔,好讓大家看看天文攝影後製之後的差異,和Photoshop的偉大~。
人間處處有溫情,再次感謝你,許竹抱大哥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