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實習紀錄
紀錄一下2020.Aug.2~2021.Jan.29,我參加的教育實習。
開始之前簡單介紹一下教育實習,想當老師有幾個關卡要過
按照這篇文章記錄的當下時間點,目前的師培制度是:
修畢中等教育學程+專業科目(看教哪一科)->教師檢定->教師實習->教師甄試
那這篇就是在講該修的課都修完,該考的試都考完後的"教師實習"。
關於教師實習,台師大對於學生該去哪家實習學校並沒有太多規定,
這點其實很棒,因為有些大學會限定只能找該區域的實習學校。
就算你研究所讀別間,也可以透過師大參加教師實習,實習和學藉無關,只和你學分費想繳給誰有關。
我當初找實習學校時並沒有想太多,只聽說歷年來台中地區中一中實習老師最多,想說夥伴多一點好,
所以就先寄Email去中一中,然後當時的教學組長就請我拿文件過去簽名了。
==行政==
行政職讓老師反感,因為這位子不是買你的時間,是買無數件專案全包式的服務。
多數利益直接衝突到你的同事-未來要和你互動扶持20年的夥伴,搞砸事情間接或直接連結到了未來被邊緣的職場生活。
比方說,教育部主打的增廣/探究跑班課程,長官們可能難以想像現場多少小細節需要被好好對待。
隨意列舉:
學校有很多間多元教室,這些教室管轄單位遍布設備/輔導/圖書館...各處室。
上課時間到了教室門如果鎖著,任課老師會去找鑰匙。
一找從教務處找找找,終於到該教室負責處室,向負責人登記借鑰匙。
沒耐性的老師會覺得不受尊重,來處室找人認真指教。
行政人員也會覺得老師連開教室都需要服務。
發生衝突。
教室管轄單位遍布設備/輔導/圖書館...各處室。
代表一但其他處室辦活動封館(設備組辦能力競賽...etc),
安排替代教室時上述事情極可能再發生一次。
各種衝突。
不跑多元教室,班級教室互跑就好。
學生也會質疑,為甚麼別班學生可以用我們班的冷氣卡吹冷氣。
還是衝突。
老師也會有壓力,必須自研教案,上不好被學生貼標籤,
但教育部規定的0學分,學生知道不上課不會怎麼樣,
學生是來看老師表演的吃瓜民眾,特別難教。
行政端過度力邀老師上課的話,
也是衝突。
增廣/探究跑班課程只是冰山一角。
排課。比方說,授課老師會本人來處室,盯著組員確認課表真的沒有調整空間。
第八節。比方說,導師太晚調查意願,老師學生都想上,但繳費單繳了課也排了。變的好像是行政端在便宜行事。
組員輪調。比方說,語文/演講比賽怎麼辦的,沒有寫SOP也沒有交接,只能從公開資料去推敲。
難以聯繫的老師。比方說,只有去班上堵人才遇的到的老師,通知和文件簽名都要特別處理。
老師的新想法。比方說,想力推學校的小型學術年會。
上機測驗新流程。比方說,學生寫完程式競賽題,問老師需不需要按下"送出",老師的回答"不用",讓原本可以晉級的學生0分。
等等等等等。
人力,資源,場地,和被要求的事情不成正比。
實習教師作為低階人力,看這些事的發生,執行長官的決定,我也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有學到甚麼。
或許勉強運作著,見招拆招,過一天算一天,就是人生日常。
==關於談話==
我很感激願意卸下防備,把我當自己人的人們。
有次和奇奇組長聊天,他問我教職規劃,我回他國高中老師是一個工作選項,哪邊要我我就去哪邊。
奇奇組長好像有點感慨的說,老師這個職業怎麼也變成一般工作了。
和雍任老師上午帶隊去科博館,中午收隊後不只請實習老師們吃中餐,幫大家統整帶隊重點,
最後主動提及自己考老師時有備審,之後會放設備組公開,希望幫得上大家。
整段自然而然、心平氣和的,就是這麼好的人。
帶著教案去找瑋琇老師討論能不能幫她上地科探究課。
在滿滿升學主義的學校,上一些老師們覺得對學生沒幫助的東西,
設計自己的課,介紹有趣的主題,像是變魔術一樣,講學生聽得懂的大學物理,
知道自己肯定做的很好的感覺真好。
以前在實驗室做大學專題,來了一位博士後學姊,悠悠的說之前要好的同學當上正式老師了,羨慕那種穩定的生活。
後來當實習老師參加研習,遇到學姊口中那位同學,是我高中的地科老師。她勸我能出國就出國,她羨慕那些飛很高的同學們。
和班導秀秀吃中餐時,除了關心一下我的未來動向,也說到,實習結束後能維持良好關係是難得的事。
實習尾聲全世界都問未來動向,我跟實習夥伴們提到我在煩惱疫情間要不要去布拉格當交換學生。
"真好"。"我覺得你很勇敢"。"去!"
當時覺得因為疫情,自己的安排被毀了不少。也沒想過在別人眼裡會是值得的事情。
但這些回饋真的給了我一些勇氣。
遇到大家真好。
開始之前簡單介紹一下教育實習,想當老師有幾個關卡要過
按照這篇文章記錄的當下時間點,目前的師培制度是:
修畢中等教育學程+專業科目(看教哪一科)->教師檢定->教師實習->教師甄試
那這篇就是在講該修的課都修完,該考的試都考完後的"教師實習"。
關於教師實習,台師大對於學生該去哪家實習學校並沒有太多規定,
這點其實很棒,因為有些大學會限定只能找該區域的實習學校。
就算你研究所讀別間,也可以透過師大參加教師實習,實習和學藉無關,只和你學分費想繳給誰有關。
我當初找實習學校時並沒有想太多,只聽說歷年來台中地區中一中實習老師最多,想說夥伴多一點好,
所以就先寄Email去中一中,然後當時的教學組長就請我拿文件過去簽名了。
==行政==
行政職讓老師反感,因為這位子不是買你的時間,是買無數件專案全包式的服務。
多數利益直接衝突到你的同事-未來要和你互動扶持20年的夥伴,搞砸事情間接或直接連結到了未來被邊緣的職場生活。
比方說,教育部主打的增廣/探究跑班課程,長官們可能難以想像現場多少小細節需要被好好對待。
隨意列舉:
學校有很多間多元教室,這些教室管轄單位遍布設備/輔導/圖書館...各處室。
上課時間到了教室門如果鎖著,任課老師會去找鑰匙。
一找從教務處找找找,終於到該教室負責處室,向負責人登記借鑰匙。
沒耐性的老師會覺得不受尊重,來處室找人認真指教。
行政人員也會覺得老師連開教室都需要服務。
發生衝突。
教室管轄單位遍布設備/輔導/圖書館...各處室。
代表一但其他處室辦活動封館(設備組辦能力競賽...etc),
安排替代教室時上述事情極可能再發生一次。
各種衝突。
不跑多元教室,班級教室互跑就好。
學生也會質疑,為甚麼別班學生可以用我們班的冷氣卡吹冷氣。
還是衝突。
老師也會有壓力,必須自研教案,上不好被學生貼標籤,
但教育部規定的0學分,學生知道不上課不會怎麼樣,
學生是來看老師表演的吃瓜民眾,特別難教。
行政端過度力邀老師上課的話,
也是衝突。
增廣/探究跑班課程只是冰山一角。
排課。比方說,授課老師會本人來處室,盯著組員確認課表真的沒有調整空間。
第八節。比方說,導師太晚調查意願,老師學生都想上,但繳費單繳了課也排了。變的好像是行政端在便宜行事。
組員輪調。比方說,語文/演講比賽怎麼辦的,沒有寫SOP也沒有交接,只能從公開資料去推敲。
難以聯繫的老師。比方說,只有去班上堵人才遇的到的老師,通知和文件簽名都要特別處理。
老師的新想法。比方說,想力推學校的小型學術年會。
上機測驗新流程。比方說,學生寫完程式競賽題,問老師需不需要按下"送出",老師的回答"不用",讓原本可以晉級的學生0分。
等等等等等。
人力,資源,場地,和被要求的事情不成正比。
實習教師作為低階人力,看這些事的發生,執行長官的決定,我也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有學到甚麼。
或許勉強運作著,見招拆招,過一天算一天,就是人生日常。
==關於談話==
我很感激願意卸下防備,把我當自己人的人們。
有次和奇奇組長聊天,他問我教職規劃,我回他國高中老師是一個工作選項,哪邊要我我就去哪邊。
奇奇組長好像有點感慨的說,老師這個職業怎麼也變成一般工作了。
和雍任老師上午帶隊去科博館,中午收隊後不只請實習老師們吃中餐,幫大家統整帶隊重點,
最後主動提及自己考老師時有備審,之後會放設備組公開,希望幫得上大家。
整段自然而然、心平氣和的,就是這麼好的人。
帶著教案去找瑋琇老師討論能不能幫她上地科探究課。
在滿滿升學主義的學校,上一些老師們覺得對學生沒幫助的東西,
設計自己的課,介紹有趣的主題,像是變魔術一樣,講學生聽得懂的大學物理,
知道自己肯定做的很好的感覺真好。
以前在實驗室做大學專題,來了一位博士後學姊,悠悠的說之前要好的同學當上正式老師了,羨慕那種穩定的生活。
後來當實習老師參加研習,遇到學姊口中那位同學,是我高中的地科老師。她勸我能出國就出國,她羨慕那些飛很高的同學們。
和班導秀秀吃中餐時,除了關心一下我的未來動向,也說到,實習結束後能維持良好關係是難得的事。
實習尾聲全世界都問未來動向,我跟實習夥伴們提到我在煩惱疫情間要不要去布拉格當交換學生。
"真好"。"我覺得你很勇敢"。"去!"
當時覺得因為疫情,自己的安排被毀了不少。也沒想過在別人眼裡會是值得的事情。
但這些回饋真的給了我一些勇氣。
遇到大家真好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