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器材~(1)

這年頭想低調都很困難 XD,還好用Google+的人意外的少,仔細想想還是部落格才能記錄一些東西,FB每次要查東西都要拉拉拉拉~ 有時候什麼鬼都找不到。
好啦,第一篇竟然會是敗家記錄,不過東西一到位就不會綁手綁腳,做起事來會強到嚇到別人,馬上成就感就來了...都是些說服自己花錢的藉口,好滴,來看看主角








很大一顆鏡頭,花錢買的第一顆鏡頭竟然這麼大隻(kit鏡?當然不算阿),從去年11月注意到他開始,3月開始到日拍打撈,日拍真的是個很刺激的地方,大家真的都在最後五分鐘才開始搶標,台灣可能半天前就知道誰得標了,這隻也很神奇,標來標去標了五次才標到,日幣大跌實在是太讚了。





如各位所見,這是一隻Canon的鏡頭,據說1971年開始發售,現在當然買不到新品,也就是說,這隻實際年齡可能超過40歲了,不過當然,光學設計是那個時候的巔峰,就算是給底片機用的鏡頭,放到現在給DSLR用,應該是不會差到哪裡去,至少可以拿出去嚇人啦。



答啦~不要懷疑你的眼睛,那絕對是Nikon的蓋子沒錯,會這樣搞有很多的理由,改成Nikon口最主要是法蘭距,或者說是鏡後距的問題,這顆鏡頭原本是FD系統的卡口,FD是Canon底片時代用的卡口,Canon的DSLR的卡口都改成EOS系統,什麼意思?
意思是什麼都不做,他只能拿來拍底片,
對磨屁屁過程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參考這裡,非常感謝巨眼之門的精湛手藝。



總算露出真面目了,這是很夢幻的數字,因為是MF,沒有USM、VR,又老的可以,所以非常親民,運氣好甚至可以用有USM、VR 1/10的價格入手這隻,不排除有一些些風險,如果可以接受這些不是很方便的過程,會發現買東西的過程其實很有趣,比起廠商幫你弄好好,這個過程會學到很多雜七雜八的知識,前提是當然要夠閒喇...





全身照~果然霸氣十足。

再說些關於這顆鏡後端的改法,比方說像這裡,這樣的改法是後端取下,做一個兩吋口轉上去,拍天文使用的光圈當然越大越好,而且改兩吋口可以接目鏡,又能旋轉像場方便取景,很棒的改法。

另一種改法是星星工廠-廠長的改法,做法是改成高橋的wide mount :




OKay~ 那什麼是Wide Mount呢?


Umm...懂得不多所以簡單介紹下,改高橋Wide Mount穩定性高,做平場有利,很聰明的改法。

然後我的想法是這樣:


先送去改Nikon口,之後也想當成望遠鏡用所以拼命買接環轉...
為什麼要Nikon轉Canon再轉2吋?
這我也是很無奈的,左岸的賣家堅持不賣Nikon轉2吋口,我突然想到啊對,Nikon的G鏡沒光圈環可以調整,它平常放著是縮到最小的光圈,就算拿出來賣,變成F22、32的望遠鏡是要看什麼啦XD,不過不對阿,怎麼它就有賣Nikon轉1.25吋的???,跟相場大小有關嗎??是Nikon接口開比較小,2吋接上去會有光損問題嗎?又不能飛去對岸當場試,So...還是不要放棄希望好了,繞一點遠路,還可以接受...就當是幫未來鋪路,我以後很有可能會買Canon的相機...忘記是誰說過的 [ Canon的相機是萬能插座] ,不管是Zeiss還是Voigtlander(這裡當然是指M42的老鏡,新鏡不算喔),要裝上Nikon都要加個矯正鏡才能對到無限遠,Canon就沒有這個問題了,同時不管是Nikon,Sony還是Pentax的新鏡,通通不需要矯正,找個金屬環裝上Canon就可以開拍了,聽起來有點小複雜?不是說Canon的相機比較好喔,是說我都在搞些邪門歪道的事情。



裝上之後就變成一隻望遠鏡了,鏡頭可以是望遠鏡喔,而且這是一隻F2.8的超短焦比望遠鏡。
我自己認為...我的改法缺點是破壞,有些想法是銘鏡一改就失去價值了,這我能理解,再來要燒錢,改鏡的錢就比上面兩種改法貴了,還多出要買3個接環,而且接環品質不一,可能穩定度非常差,總之沒有十全十美的改法啦(攤手),或多或少你都要捨去一些東西,大家的改法都只是在很多條件裡面找一個平衡而已。

拿到鏡頭豈有不拍照的道理?  先做平場測試
F2.8

F4

F5.6

F8

F11

F16

F22

F32

...技術不好拍太亮,看起來都沒差。
但是如果很仔細很仔細的看,光其實是分布越來越平均的,
跟顏色沒關係喔,那應該是白平衡沒做好。

再來看看細節的表現
原圖長這樣,然後截左下密密麻麻的數子的圖








從上到下是F2.8~F32,其實...越來越模糊,這不合理阿,我猜是腳架的問題,不夠穩所以晃到了,小光圈需要的快門時間較長所以會晃導致模糊,反而變成再測腳架的穩定度了,振動因該是來自反光鏡,所以換個說法,從上到下的曝光時間是1/15~4秒,小東西放大檢視之後還真恐怖。


噢對,因為當初挑這隻鏡子的目的是拍天文,所以在桶箍上面想了好一陣子,後來發現手邊的這個桶箍,直徑是115mm,而這顆鏡頭有一小部分是112mm,只需要塞薄薄一層海綿就可以卡的很緊了耶,有一種賺到了的感覺。當初是想拍像這個星空調色盤,又看到阿炫的這張,他上面寫用


主鏡:CANON NFD300mm F2.8L
赤道儀:NJP Temma2
相機 SBIG STL11K M C2
使用濾鏡 Astronomic LRGB TYP 2C


這些東西拍的,就很高興的想說這麼便宜的鏡頭能拍出這麼好的作品,CP值超高阿,就一直再找這顆鏡頭,後來才發現相機更厲害,而且片幅夠大,一般DSLR的APS-C片幅的話,用135mm取景比較適合...,所以現在呢?
......馬賽克阿,這麼精彩的東西,沒拍過也太可惜了,下次買鏡頭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,感覺在調色盤附近的這個藍馬頭,也蠻精彩的耶,而且片幅剛好,整條銀河根本就有滿滿的目標,其實好器材真的不缺,只缺好天氣而已。


要用   Nikon拍天文?    還是Canon?    想那麼多幹嘛?   後天初一!   一起上山拍照吧!


留言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交換學生申請紀錄

CASA筆記(二)

蟾蜍山&近況雜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