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/7~7/10 翠峰觀測紀錄
這次其實是很驚險的一趟,我一直到出發前1個小時,才第一次把設備全部架起來,為什麼這麼趕呢?我之前把鏡頭的白色小腳,送去合一塊新的鳩尾板,因為我嫌只鎖一個螺絲不夠堅固,多鑽2個孔,順便搞一塊鋁的鳩尾板,原本那塊是鐵的,好重,結果星期五說星期六應該拿的回來,搞到最後好像回不太來...,還好之前有買一塊快拆台,加了一堆墊片之後還好可以用,嚇都嚇死了,計畫了這麼久,如果毀在這個小地方,那上帝真是太過分了。
還蠻穩的,不過驚險的還不只這樣,前面那個桶箍用的螺絲尺寸是1/4吋,不知怎的,我手邊只有3/8吋的...,十萬火急的跑去買螺絲,而且找不到1/4吋的內六角螺絲,只好買"外"六角螺絲,搞得我要很腦殘的帶活動板手上山,不過我後來發現,原來當天有人的目鏡是用十字螺絲固定在目鏡座上的!看著他手上的螺絲起子,再看看我的活動板手 ...這太帥了!
喔,對了,這根外六角有一點長,不過根據五金行老闆的說法,這是最短的了,真的像在搞笑,塞海綿,加墊片,零件隨便接,還好沒人注意到,內行的看到說不定會笑出來,可以正常運作的感覺~超有成就感的,當然不會永遠都這樣接,問題是解決了,但是有更好的解決方法,一直這樣搞總有一天,一定會忘記帶某個東西,東西總是越簡單,越不容易犯錯,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慢慢減少帶上山的東西,對拍照的來說這應該是個千古大難題。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NIr5SsZrQ6pt-cKtQjNvRxhz306XzTyqtFwLZRmHlK_h0ernYK-U-3ENlR5glTXQ5DqBRU-IyCT897ZDw2StUkPj0CqMXHYuiWz9sgL-Kv7vNd_UZbZP3U7lo300W7ePhwD3aeMJ75vXU/s640/DSC_1116.JPG)
之前聽說用魚骨板對焦很方便,也用塑膠板割了一塊,這個鬼東西真的需要很多耐性,精神不好還割只會越割越火大。據說割的越細,越好對焦,秉持著挑戰工藝技術的極限,握著簽字筆畫了一大堆要割掉的部分,結果就是拿著保麗龍膠到處補..,真的很容易會不小心割斷不該割的...,成果就大概是這樣啦,實際用起來像下面這樣:
縫隙似乎割太大,干涉紋沒有很明顯喔?
However,這顆鏡頭實在太優秀了,2.8的光圈亮到可以直接從live view上清楚的看到亮星,而且螢幕可以放大檢視,所以直接看著螢幕調焦即可,這塊魚骨板這次沒什麼用到,這樣也好,下次可以少帶一樣東西了。
特別準備了一塊光害濾鏡,IDAS LPS-P2,當然也是撿二手的,運氣好有人丟出來,通常這種東西人手一枚,想撿便宜其實不太容易,之前上來翠峰,拍的東西背景都白的有點誇張,原本以為是沒加遮光罩,後來才接受原來光害的影響已經慢慢滲透到這裡來了。
單張2分鐘的心宿二,背景看起來灰濛濛的吧?單張曝光超過5分鐘...就不太想拿出來給別人看了,加了P2濾鏡之後一樣拍2分鐘,明顯暗很多:
這次的其中一個目標,IC4592,藍馬頭星雲,在天蠍頭的附近,APS-C片幅+300mm的焦長剛剛好,考慮到相機還沒有送去改,低通濾鏡如果沒拿掉,拍偏紅色的目標會比較吃力,所以選的是偏藍色的星雲,這個星雲不會很難找,曝光1分鐘可以稍稍看得出形狀,取景上也不會太困難,應該是個平易近人的目標。
這是單張2分鐘的影像,原本的主力其實是這個,但是很不巧的,第一天大雨10點才停,又忘記極軸的校正環要怎麼歸零,等一切搞定開拍,大概只有拍20分鐘,第二天好一點,拍了快3個小時,但是水氣很重,近一半照片不能用,第三天上半夜起大霧,兩點雲才散去,這個目標12點多一點點就下山了,所以第三天根本沒拍到,最後拿來疊的照片,總曝光時間加起來,只有1小時34分鐘。
詳細資料請參考APOD~
第二個目標,M31,仙女座大星系,為什麼挑它? 不需要找,指過去就是,黎明時候又差不多爬到天頂,可以盡量多拍一點,所以這次真的拍了很多,幾乎每天的下半夜天氣都還不錯,三天累積下來,至少拍了有7個小時,刪掉不能用的,至少6個小時穩拿,不過很奇怪,感覺上只有高手拍40分鐘左右的程度,通常超過5個小時的作品,應該都是會讓人下巴掉下來的綺麗才是。
別急~這是單張2分鐘的照片,老規矩看看處理前跟處理後差了多少吧,
Photoshop還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的。
詳細資料可以參考這裡~也是APOD。
太陽出來之後趁著收儀前的空檔,把之前因為腳架不穩的光圈測試重做了一次,這次架在赤道儀上,沒理由再說腳架不穩了。
目標拍遠處的樹,原本是想拍屋瓦的,想說線條明顯,應該比較好分辨優劣,結果角度太低,三不五時就有人經過,勸走了一個又來一個,所以學乖了還是拍樹,原圖長這樣:
各拍三張,切正中央的一小塊,由上到下是F2.8 ~ F32,F2.8明顯比較糊糊的,F8左右還不賴,在過去就慢慢變粗糙了,這次我懷疑是熱噪在搞鬼,做這種測試細節要很小心,不然真的會得到亂七八糟的結論。
最後再補充一點~
在天空微亮,無法拍照到星星消失之前,有接成望遠鏡隨便看看東西,2吋目鏡可以對到無限遠,1.25吋對不到,有點可惜,看來是後端接的太長了,差1,2公分,如果要接上小目鏡,大概要想一下哪邊還可以磨一些掉。
看來要改的地方好像還蠻多的。
還蠻穩的,不過驚險的還不只這樣,前面那個桶箍用的螺絲尺寸是1/4吋,不知怎的,我手邊只有3/8吋的...,十萬火急的跑去買螺絲,而且找不到1/4吋的內六角螺絲,只好買"外"六角螺絲,搞得我要很腦殘的帶活動板手上山,不過我後來發現,原來當天有人的目鏡是用十字螺絲固定在目鏡座上的!看著他手上的螺絲起子,再看看我的活動板手 ...這太帥了!
喔,對了,這根外六角有一點長,不過根據五金行老闆的說法,這是最短的了,真的像在搞笑,塞海綿,加墊片,零件隨便接,還好沒人注意到,內行的看到說不定會笑出來,可以正常運作的感覺~超有成就感的,當然不會永遠都這樣接,問題是解決了,但是有更好的解決方法,一直這樣搞總有一天,一定會忘記帶某個東西,東西總是越簡單,越不容易犯錯,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慢慢減少帶上山的東西,對拍照的來說這應該是個千古大難題。
之前聽說用魚骨板對焦很方便,也用塑膠板割了一塊,這個鬼東西真的需要很多耐性,精神不好還割只會越割越火大。據說割的越細,越好對焦,秉持著挑戰工藝技術的極限,握著簽字筆畫了一大堆要割掉的部分,結果就是拿著保麗龍膠到處補..,真的很容易會不小心割斷不該割的...,成果就大概是這樣啦,實際用起來像下面這樣:
縫隙似乎割太大,干涉紋沒有很明顯喔?
However,這顆鏡頭實在太優秀了,2.8的光圈亮到可以直接從live view上清楚的看到亮星,而且螢幕可以放大檢視,所以直接看著螢幕調焦即可,這塊魚骨板這次沒什麼用到,這樣也好,下次可以少帶一樣東西了。
特別準備了一塊光害濾鏡,IDAS LPS-P2,當然也是撿二手的,運氣好有人丟出來,通常這種東西人手一枚,想撿便宜其實不太容易,之前上來翠峰,拍的東西背景都白的有點誇張,原本以為是沒加遮光罩,後來才接受原來光害的影響已經慢慢滲透到這裡來了。
單張2分鐘的心宿二,背景看起來灰濛濛的吧?單張曝光超過5分鐘...就不太想拿出來給別人看了,加了P2濾鏡之後一樣拍2分鐘,明顯暗很多:
這次的其中一個目標,IC4592,藍馬頭星雲,在天蠍頭的附近,APS-C片幅+300mm的焦長剛剛好,考慮到相機還沒有送去改,低通濾鏡如果沒拿掉,拍偏紅色的目標會比較吃力,所以選的是偏藍色的星雲,這個星雲不會很難找,曝光1分鐘可以稍稍看得出形狀,取景上也不會太困難,應該是個平易近人的目標。
這是單張2分鐘的影像,原本的主力其實是這個,但是很不巧的,第一天大雨10點才停,又忘記極軸的校正環要怎麼歸零,等一切搞定開拍,大概只有拍20分鐘,第二天好一點,拍了快3個小時,但是水氣很重,近一半照片不能用,第三天上半夜起大霧,兩點雲才散去,這個目標12點多一點點就下山了,所以第三天根本沒拍到,最後拿來疊的照片,總曝光時間加起來,只有1小時34分鐘。
第二個目標,M31,仙女座大星系,為什麼挑它? 不需要找,指過去就是,黎明時候又差不多爬到天頂,可以盡量多拍一點,所以這次真的拍了很多,幾乎每天的下半夜天氣都還不錯,三天累積下來,至少拍了有7個小時,刪掉不能用的,至少6個小時穩拿,不過很奇怪,感覺上只有高手拍40分鐘左右的程度,通常超過5個小時的作品,應該都是會讓人下巴掉下來的綺麗才是。
別急~這是單張2分鐘的照片,老規矩看看處理前跟處理後差了多少吧,
Photoshop還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的。
太陽出來之後趁著收儀前的空檔,把之前因為腳架不穩的光圈測試重做了一次,這次架在赤道儀上,沒理由再說腳架不穩了。
目標拍遠處的樹,原本是想拍屋瓦的,想說線條明顯,應該比較好分辨優劣,結果角度太低,三不五時就有人經過,勸走了一個又來一個,所以學乖了還是拍樹,原圖長這樣:
各拍三張,切正中央的一小塊,由上到下是F2.8 ~ F32,F2.8明顯比較糊糊的,F8左右還不賴,在過去就慢慢變粗糙了,這次我懷疑是熱噪在搞鬼,做這種測試細節要很小心,不然真的會得到亂七八糟的結論。
最後再補充一點~
在天空微亮,無法拍照到星星消失之前,有接成望遠鏡隨便看看東西,2吋目鏡可以對到無限遠,1.25吋對不到,有點可惜,看來是後端接的太長了,差1,2公分,如果要接上小目鏡,大概要想一下哪邊還可以磨一些掉。
看來要改的地方好像還蠻多的。
以上
2013/07/19
留言
張貼留言